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各地英雄豪杰层出不穷。这一时期,魏、蜀、吴三国都涌现出许多卓越的将领,争相在战场上施展才华。在曹魏阵营中,尤以五子良将最为显赫,他们都是曹操心中的骄傲。这五位将领不仅在进攻时果敢无畏,在防守时同样能够稳扎稳打,擅长各种作战形式,无论是激烈的近战还是机动的奔袭,他们都能游刃有余,屡次阻挡东吴和蜀汉的侵袭。然而,曹操始料未及的是,他最为信任的部下于禁,竟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向敌军投降,此事令曹操感到极为震惊和失望。 于禁的武勇之路始于鲍信的麾下,后鲍信投诚于曹操,于禁也随之转投于曹操阵营。当时,他们被王朗所辖,王朗经过对于禁的观察,深信其具备大将之才,于是向曹操力荐他。曹操采纳了王朗的推荐,任命于禁为军司马。建安二年,于禁随曹操出征张绣。张绣起初投降,但不久后又反叛,令曹操感到猝不及防。曹操只能迅速撤退,这时的曹军中仅有于禁能够稳住阵脚,带领部下有条不紊地后退。
在撤退途中,曹军偶遇十余名青州兵,他们竟在大肆抢劫。于禁见此情景,义愤填膺,决定带领手下前去追讨这些人。在冲突中,一些青州兵见势不妙,慌忙逃回曹营,却污蔑于禁图谋叛乱。于禁的部下纷纷劝他先向曹操解释,但于禁毅然决然地表示:“大敌当前,我必须先抗击敌人。曹公的智谋我无须担心,谣言止于智者,有何好怕呢?”最终,曹操称赞他在危急时刻的表现,认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将领,并封他为益寿亭侯。 此后,于禁随曹操驰骋沙场,屡次立下赫赫战功,直到建安二十四年,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彼时,关羽正围攻樊城,曹操于是指派于禁与庞德联手前去救援曹仁。然而,天公不作美,连日的暴雨使汉水泛滥,关羽趁机利用洪水攻击,曹军遭遇重创。于禁与其他指挥官在高坡上远望江水,恰在此时,关羽派船捕捉,令他陷入绝境。经过激烈的反抗,面对惨重的损失,于禁最终不得不选择投降。相比之下,庞德表现得更为坚决,他义无反顾地拒绝投降,喊出“宁做曹营的鬼,不做贼人将!”并且还对刘备进行了辱骂,关羽对他的不屑一顾,愤怒之下将其杀之。 “于禁投降,庞德被杀”的消息传回曹操营中,曹操深感痛心,叹息道:“于禁与我相知三十年,危机之际竟然表现得不如庞德。”而后,关羽在战争中被东吴将领斩杀,于禁也最终被俘,被东吴接管。在东吴的囚禁生涯中,因其降将的身份,时常遭到东吴将领的侮辱与羞辱。后来,曹丕登基称帝,孙权将于禁送回曹魏。此时于禁已是白发苍苍,但他依旧要面对昔日同僚的冷嘲热讽。曹丕表面上给予他安慰,实际上却让人将于禁投降时的情景和庞德英勇就义的画面绘制在曹操的陵墓中。每当于禁看到这些画面,心中充满了屈辱与悔恨,最终因忧愤而去世。 发布于:天津市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