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是凝固的旧时光。她铭记着城市的历史,将丰厚的城市底蕴凝固在一砖一瓦里,历经风雨,诉说沧桑…
接下来
就跟着小编一起
走进龙山乡老公社
去感受
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历史建筑简介
龙山乡老公社位于德清县阜溪街道龙山村施宅5组,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龙山乡公社的遗址。新中国成立后,龙山乡公社由原来的施宅2组临时办公场所搬迁至此,后搬迁至王母山。
该建筑坐北朝南,为砖混结构、坡屋顶、清水砖墙面,一顺一丁砌筑。入口位于南侧,入口正上方镶嵌有特色五角星,透露着庄严与古朴。参照苏联建筑风格的独栋建筑,规模适中,空间美感强。
展开剩余66%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
德清县历史悠久,县境周初隶吴,春秋属越,越灭属楚等。长期以来,县境内有众多村落等存在,为后来公社的形成奠定了区域基础。其中,龙山乡公社成立于1961年11月,因境内有伏龙山而得名,1983年7月,改制为龙山乡。此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区划进一步调整,龙山乡又经历了与其他乡镇合并等变化,其行政区域和职能等也有所改变。
作为当地农村发展变迁的“见证者”,龙山乡老公社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是新中国建设发展的缩影。在公社时期,这里是组织农业生产、开展各项集体活动的中心,如安排农田种植计划、组织兴修水利等,对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情况
建筑整体平面格局及外立面保存完整,其南立面特色五角星保存完好,当地在保留独特的外立面风貌的基础上,对其整体建筑门窗、天花板等进行了修缮和更换,确保能满足集体活动需求。
目前,该历史建筑作为龙山村乡村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儿童乐园使用,充分发挥了其公益效能。同时,建筑内陈列着丰富的陶瓷资源,节假日对外开放。
来源:市建设局科技处
发布于:北京市科元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